【“大国顶梁柱・永远跟党走”主题征文选登】坚定信仰为事业忠诚奉献铸伟业

中储股份青岛分公司 黄卿

来源:党群工作部 发布时间:2021年09月03日

  历史证明,理想信仰高于天。“天下至德,莫大于忠”,自古至今都是仁人志士追求的人生信念。对党员干部来讲,对党忠诚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和灵魂。而忠诚源于信仰,没有信仰做基础,对党忠诚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坚持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学党史、回顾革命历程,无论是在探索寻路、革命战争年代,许多革命先辈、先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牺牲的无怨无悔,留下了可歌可泣的鲜活实例,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证明了为党的事业革命到底的坚定信仰,捍卫了对党的绝对忠诚。对党忠诚、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和血脉相承,也是检验一名共产党员是否合格的最核心的政治操守。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信仰垮了,他的精神堤坝就会崩溃,就会失去支撑,舍弃或背离信仰。对一支队伍而言,没有或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失去奋斗目标和方向,失去精神支柱而瓦解。而有了理想信仰,才有活的灵魂,才有奋斗方向。

  革命要成功,建设要成功,改革要成功,靠什么?最可靠的就是靠信仰!毛主席就说:“人总是要讲点精神的。”讲什么精神呢?我的理解,首要的就是信仰问题,也就是说,我们共产党人的精神就是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而奋斗。

  什么是信仰? 信仰就是在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选择和取舍中,凝练而成的一种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崇高精神。一个人选择哪种“主义”,坚守哪个信仰,不是生下来就认准了的,就要一辈子为之坚守的,何况坚守信仰的道路上铺满荆棘,甚至是更有可能付出鲜血和生命代价的。

  看看党的历史,“中共一大”13位代表的人生轨迹,他们留下的人生归宿大致可分为五类:第一种是践约信念,奋斗终生。这其中包括毛泽东、董必武、王尽美。第二种是英勇献身,视死如归。这其中包括何叔衡、邓恩铭和陈潭秋。第三种是性格倔犟,身离心仪。这其中包括李达和李汉俊。第四种是误入歧途,迷途知返。这其中包括刘仁静和包惠僧。最后一种是投敌叛党,可耻下场。这其中包括陈公博、周佛海和张国焘。他们当初都是共产党员,并且都是共产党员的先进代表,为什么结局却是天壤之别?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分水岭还在于他们对待信仰的态度上:有人在鲜血和死亡面前胆怯,有人在金钱或功利面前迷失。有人却信念如铁,视死如归;有人百折不挠,革命到底;有人甘于清贫,牺牲奉献。

  在坚守信仰的道路上,历史也为我们给出了无情的答案,它以最严苛的方式淘汰那些投机和懦弱分子,以最严厉的手段制裁那些贪污和腐败分子。即使是参加党的“一大”的13位代表,也要接受大浪淘沙的考验。其中的3个人,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都先后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投身敌对阵营,甚至投靠外国侵略者。历史无情又有情,更多的共产党人,则始终坚守着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崇高信仰,毫不动摇,他们做出的是另外一种选择。据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革命战争过程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万人。在世界政党史上,很难找到,甚至根本找不到,有哪一个政党像我们的党这样,为了践行和坚守自己的信仰,付出了如此巨大而惨烈的牺牲。

  土地革命寻路探索革命最艰难时期。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失败,有人提出红旗还能打多久?有人产生动摇或叛变,毛泽东、朱德高举红旗会师井冈山,和一批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开展长达22年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星火燎原,最终将红旗插遍中国大地。革命苏区百姓坚定跟党走,拥护党和红军,处处可见母送儿、妻送郎、父送子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湘江血战,红军师长陈树湘受伤被俘,忍着剧痛自己用手扯断肠子,壮烈牺牲。当年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不朽的诗句:“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却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革命战争年代,面对生存环境恶劣、斗争形势险恶的情形,红军战士靠红米饭、南瓜汤赖以生存,靠大刀、长矛和“小米加步枪”打败敌人的飞机坦克和大炮,并最终走向革命的胜利。陈毅的《梅岭三章》表现出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五壮士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坚持战斗到弹尽粮绝。面对步步逼近的日伪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表现出大无畏革命牺牲精神。

  不仅那些杰出共产党人中的革命先辈和英烈坚定党的信仰,许多先进社会人士同样认可党思想方针,拥护服从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非党员贺龙、叶挺将军放弃高官厚禄,参与领导、支持南昌起义,打响我党武装革命第一枪,为我党缔造革命军队打下坚实基础。叶挺以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与真理,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和敌人同流合污、做出有悖革命的事,写下的《囚歌》表现出崇高革命气概和道德风范。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走的洞敞开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烈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和热血中得到永生。

  解放战争时期。江姐是众多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绣制一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才彰显她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和坚贞不屈。

  刘胡兰为了信仰毅然放弃生命,人们在为一个15岁的小姑娘惋惜的同时,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是否她真的明白,她要坚守的,要获取的,到底是什么?1947年,当时已经是预备党员的刘胡兰参加了家乡山西省文水县云周西村进行的土地改革。家乡农民得到了土地,让刘胡兰亲眼见到,共产党给她的穷乡亲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变化。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这就是刘胡兰对信仰宗旨最直接的理解,不是为自己而是为更多的老百姓得到土地,这就是她以命相搏、英勇献身的直接原因。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毛主席说“兵民是胜利之本”,只要动员了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人民群众是共产党的拥护者,人民群众是军力和经济力的源泉。淮海战役共动员支前民工,包括随军、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共543万人,为参战部队的9倍。动用担架20.6万副,大小推车88万余辆,担子35.5万副,船8500余艘,汽车257辆,向前线共运送了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和其他大量军需物资,向后方转移了11万名伤病员,出色完成了艰巨的前送后运任务。人民群众全力支援,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给予了参加淮海战役的部队以极大的支持与鼓舞。“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因为当时主要工具就是独轮推车,所以有此一说。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民群众从人力、物力等方面积极支援前线,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赢得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抗美援朝时期。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当新中国面临外部侵略的威胁,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响应党和国家和号召,一批中华优秀儿女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跨过鸭绿江,以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浴血奋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奏响了可歌可泣的壮丽凯歌,涌现出像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无数英烈,以战斗队形在自己的阵地上坚持到生命最后一刻,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和松骨峰、上甘岭战役为代表英雄群体,为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作出最生动的注解。

  和平建设年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基本建设;搞改革开放,谋发展、脱贫致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也正是因为共产党人有坚定的理想信仰作支撑!

  建国后,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在一穷二白极其困难情况下,恢复发展经济,搞社会主义建设,建设武钢、包钢,开发大庆油田,建设以川渝铁路、川藏公路速度为代表的铁路、公路网络,独立自主研发成功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能有这样的成球,首先靠党的正确领导;其次靠坚定信仰、一心为公、勇于奉献的党员和干部,靠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对建设强盛社会主义国家的满腔热情和牺牲奉献精神。

  50多年前,河南兰考“漫天飞黄沙,遍地不生绿”,风沙扬起,埋没一片庄稼。“三害”尤为严重,压得兰考人民喘不过气来。乡亲们中间流传着“吃也愁,穿也愁,烧也愁,住也愁,前也愁,后也愁,白天愁,晚上愁,出门愁,进门愁,愁来愁去没个头”的“十愁歌”。1962年冬天,临危受命的焦裕禄来到兰考县,先后担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眼前是一望无边的黄沙、结着冰凌的洼窝,还有摇曳着枯草的盐碱地。老百姓苦笑着说,这些地,旱了收蚂蚱,涝了收蛤蟆,不旱不涝收盐碱,就是不见收庄稼。他带领大家查风口、探流沙、种泡桐、筑堤坝……焦裕禄在日记本上写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在报送开封地委的治“三害”报告上,焦裕禄着重加了几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

  2009年,习近平同志专程到兰考,致敬忠魂。在干部群众座谈会上,他把焦裕禄精神概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年3月,再次踏上兰考的土地,总书记动情地说,我们这一代人都深受焦裕禄精神的影响,是在焦裕禄事迹教育下成长的。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就要被外国列强欺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外国列强仅靠少数坚船利炮,区区几万人,就瓜分中国,签下数个丧权辱国条约。只有国力强盛、国防强大,才不会被外强欺辱,国家才会有发展经济的稳定局面,人民才会过上安定祥和的幸福生活。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总书记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计名利、奉献牺牲,忘我努力工作,把我国逐渐发展、建设成一个世界强国,不再被西方列强所歧视。

  “两弹一星”、北斗系统研制成功,对中国而言,就是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和眼睛,奠定了我国国防安全体系的基石。新中国成立后,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全面封锁和打压,多次对我实施核威胁,抗美援朝战争美国企图对中国动用原子弹,中苏关系破裂,珍宝岛事件,苏联入侵被打退,赫鲁晓夫叫嚣要对中国动核手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革命家高瞻远瞩,克服千难险阻,调集全国相关科技精英、调动千军万马研制“两弹一星”、建设相关基地,为我国战略核力量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武器装备保障,促进了我国战略威慑体系的形成。

  北斗系统就是在97年遭受被封眼的屈辱和威胁后,98年孙家栋带领科技人员在极其艰苦困难条件下,依靠强国信念的力量创造出奇迹,20年成功研发出我国的北斗系统,为我国装上的明亮的眼睛。

  “两弹一星”和北斗系统的研制成功,深刻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塑造了中国崭新的大国形象。“使中国的战略能力显著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明显加大,国际地位显著改观。中国重返联合国、中美苏三角关系的形成、与美国、苏联等大国关系正常化等一系列重大外交进展得以实现。”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也为向科技创新型国家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了“两弹一星”和“北斗”事业,涌现出一批爱党爱国、为之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像钱学森、钱三强、任新民、朱光亚、孙家栋、周光召等,乃至牺牲生命的邓稼先、郭永怀等元勋,铸就了“两弹一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两弹一星”和北斗的研制者们以崇高爱国主义精神,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对党领导建设国家繁荣强盛充满信心,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联系在一起。许多功成名就、才华横溢的科学家放弃国外优厚的条件回到祖国。1949年,钱学森得知新中国成立,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但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得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成为中国火箭和航天计划的技术领导人,对航天技术、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的贡献。

  他们许多人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他们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愤图强,锐意创新,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能力。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生命。邓稼先放弃有拿诺贝尔希望的科研项目,隐姓埋名,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废寝忘食、忘我付出,最后受核污染逝世。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郭永怀飞机起火后他和警卫员把资料夹在两人身体中间,火灭后两人己烧成一体,最后救援队把两人身体分开,发现资料完好无损。

  新时代青年楷模黄文秀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工作,坚决响应党组织号召投身脱贫攻坚事业,以实际行动履行了对党尽职与对人民群众尽责的一致性,体现了追求理想与立足现实的相互性。理想实现的过程就是改变现实的过程。黄文秀用坚守理想信念和现实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放飞理想,书写了一曲精彩人生华章,留下了一名共产党员“改天换地”的光辉形象。新时代下更需要忠诚信仰、更需要初心为民、更需要担当实干的共产党人,更需要有理想、有志气、有担当的青年一代。这样,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的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今天,我们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回望我们党走过的百年历程,曾数度面临生死攸关的考验,却每每总能神奇般地峰回路转,转危为安。追根溯源,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忠于信仰,善于反思,敢于担当,勇于改正。也正因如此,中国共产党才能一路艰辛,栉风沐雨,百转千回,终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当今时代已经翻开了新的篇章,赋予了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一名党员,进了党的门,就是党的人。在我们的内心有着对党无限忠诚、无限热爱的情怀,这种情怀来自于在党的领导下人民过上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切身感受到的组织关怀与温暖,来自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实惠。而今天这一切,却是革命先烈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对于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工作岗位,我们真的应该倍加珍惜。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矢志不渝坚守的政治灵魂,不忘初心,体现到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上,体现到为民服务、为企业发展贡献上。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无论岗位多少平凡,都要始终保持一颗积极的心、向上的心、阳光的心、奋斗的心,走在前、学在前、干在前,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基层企业党员,我们更要切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是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期发展,小到我们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一种精神。面对今日企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面对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我们肩负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面临的考验复杂而严峻。我们必须坚定信仰,践行初心,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与总部战略部署保持一致,把心力聚焦在企业健康发展和本职工作上,瞄准物流主业开拓创新、提高服务质量、强化业务能力,大力弘扬“勇挑千斤担,敢啃硬骨头”的诚通精神,脚踏实地地干,雷厉风行地干,掷地有声地干,强化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用永不叛党的忠诚坚守信仰高地,化作砥砺奋进的实际行动。